【广州日报】儿童发热咳嗽 需警惕中耳炎“找上门”

2024-01-26

      5岁男孩小许(化名)近日发热咳嗽,经过居家用药对症处理后,仍然不见好转,甚至到了晚上也无法入睡。无奈之下,小许父母赶紧带他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急诊。在诊断为重症肺炎后,小许又开始耳痛难忍,原本以为只是呼吸道的毛病,谁料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小许患上了急性中耳炎合并耳后脓肿。

      12月13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中山一院获悉,近期该院耳鼻咽喉科急诊及门诊接诊了多例发热咳嗽后引起中耳炎的儿童患者。“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吴旋教授指出,发热咳嗽引起中耳炎,与儿童咽鼓管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当前正处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教授呼吁,家长们在关注治疗和缓解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同时,也要注意询问孩子是否有耳部的不适,避免中耳炎的误诊、延治而导致相应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

 

image-20240126163538-1

小许急性中耳炎合并耳后脓肿(左)鼓膜急性充血肿胀(右)

 

      孩子感冒后不理睬人,原来是耳朵闷堵听不清

      吴旋告诉记者,像小许这样因为发热咳嗽而出现中耳炎的儿童患者并不少见,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还接诊了一位6岁的女孩小丽(化名)。小丽近期感染了支原体肺炎,在经过数周的抗生素治疗后,她的咳嗽症状得到改善。

      看到孩子症状好转,就在小丽父母以为能够安心时,有件奇怪的事出现了。小丽父母发现她最近常常不理睬人,总要重复叫唤才有反应。“我们追问后才发现,她感冒之后就经常感觉耳朵闷闷的,总觉得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小丽的妈妈吴女士说,经过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其实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吴旋接诊后,给小丽清理了双耳积液,在对症综合治疗3周后,孩子耳朵的闷胀感终于消失了,原本“不理人”“反应慢”的情况也不再出现。

 

image-20240126163611-2

小丽左耳治疗前充满积液(左)治疗后积液消失(右)

 

      孩子发热咳嗽,家长还要注意询问是否有耳部不适

      儿童发热咳嗽为何易得中耳炎?吴旋解释,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相通,当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可通过鼻咽及咽鼓管扩散至中耳。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咽鼓管存在宽、短、直等解剖特点,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及炎症很容易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中耳,诱发中耳炎。

      雷文斌指出,儿童中耳炎常见类型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痛、耳流脓,可伴有耳聋、耳鸣等,此类型容易引起家长注意和重视。而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闷耳鸣,不伴有耳流脓症状,并且大部分患者没有耳痛,因此容易被忽视。雷文斌提醒,在发热、咳嗽症状治疗的恢复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注意询问孩子有没有耳闷耳鸣及堵塞感,如果有不适,建议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

 

      耳朵不痛不流脓就是治好了中耳炎?误区!

      “儿童中耳炎治疗的原则是病因治疗、通畅引流。”吴旋说,由于儿童中耳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在就诊时需要进行耳道或鼻腔、鼻咽后壁分泌物培养化验,在确认何种病原体感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助于彻底治愈及快速康复。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耳朵不痛不流脓,就意味着中耳炎不再犯了,也不用再去医院复查,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吴旋强调,儿童中耳炎症恢复指标不是耳痛耳流脓停止,儿童患者在耳部症状消失后,仍然需要定期复查,只有在专业医生评估孩子的听力及鼓膜恢复正常后,才达到临床上的治愈标准。如果缺乏后续规范处理,中耳炎会转变为鼓膜穿孔、粘连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等,是儿童致聋的常见病因,长期耳聋可造成儿童患者言语发育迟缓、反应呆滞等,需要家长警惕及重视。

      吴旋提醒,预防儿童中耳炎要从小做起,他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改掉“咬手指”的习惯;二是避免去人群聚集又不通风的地方,在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期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三是积极治疗中耳邻近器官炎症,如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及鼻窦炎等;四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尽量避免乘坐飞机。

 

文、图/记者 徐依励

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3/12/14/SF112189830e9f62b0b26946a0988c5b.html?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3-12-14